浅谈小学低段计算能力培养策略
浅谈小学低段计算能力培养策略
薛永坤
小学数学《新课程标准》明确指出:"数学是人们生活、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,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、进行计算、推理和证明。数学模型,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." 不难看出计算是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,尤其是低段,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;掌握良好计算能力对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很重要的作用。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,更是其建立学习自信的必要根基。
一、加强数数能力的培养,逐步建立数感。
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时,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数能力。许多学生能非常流利的从1数到100甚至更多,有的学生甚至还可以倒数。但是据我观察,很多学生仅仅只是“唱数”,头脑里面并没有数的概念。我们在教学、训练数数时,一定要先和实物紧密联系,要指着数,还要在头脑中建立物象,如数10根手指,要求学生头脑中有清晰的手指像,甚至指导其想象一只手5根,一共10根。更甚至是不同的组合手指,2和8,3和7等等,使其在数数的过程中慢慢熟悉10的组成。数别的数时仍然让他们借助实物,建立实物印象。例如指数后让其闭目想象刚刚指数的事物再数一遍,这样反复的训练,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。
二、“情景创设”要从理解算理、算法这一本质上入手。
新课程要求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,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与感悟。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,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到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。但一定要避免在组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节花去过多时间,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时间进行。学生的计算技能得不到及时的巩固。
案例1:学习9加几时,我认为教材的主题图特别丰富,应当快速进入主题:一共多少瓶牛奶?(9+4=?),重点抓住主题图理解算理:箱内9瓶,空一瓶,箱外4瓶。方法一:从9后面接着数4个数,10,11,12,13;方法二:从外面4盒拿出1盒放入箱内。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这一过程,并让这一过程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形象。再回顾这一过程,总结算理,形成方法 ,学生一定记忆深刻,也为后续学习8、7、6加几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总之,计算课的情境要有价值,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、新奇,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,创设情景时要便于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,理解算理。创设情境重要的是为计算教学服务,千万不可为创设而创设。
三、让学生有效操作,理解算理,深化头脑中的形象。
学生真正理解了算理,才会灵活计算,促进思维发展,形成数感;才能展开有意义的数学学习,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迁移能力。
案例2 : 义务教育课程标注实验教科一年级下册 “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”教学
师:观察26+5与26+2有什么不同?(突出各位相加满十),像26+5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呢?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。
师:我们还可以用小棒来帮助我们计算。
生:自己用小棒摆一摆,说一说,算一算,探究26+5的计算方法,然后小组内交流操作过程。
生1:先算6+5=11,再算20+11=31。(先把6根小棒和5根合起来是11根,够10根捆一捆,一捆零1根,再与2捆合起来是三捆零1根,是31根)。
生2:先把26凑成30,从5根小棒里拿来了4根,与26根合起来又够10根捆一捆,现在是三捆零1根,是31根。
生3:见5根小棒想到与5根凑成10根,从26里拿出5根,与5合起来是10根捆一捆,再与二捆零1根合起来是三捆零1根,是31根。
生4;从26根小棒里拿出25根,5根与另外5根合起来是10根捆一捆。现在是3捆,再与1根合起来是三捆零1根,是31根。
因此,我们在计算教学时要适当增加学生操作明理的机会,重视交流建模的过程,加强运用练习的力度,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,为抽象算法铺路架桥从而突显计算教学的有效性。
四、 加强口算练习是提升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
口算是笔算、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,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。低段的口算更是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,必须打好口算基础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?我认为,利用口算卡片进行口算训练是非常方便又有效的训练方式。
例如在教学20以内加减法和乘法口诀时,我就利用口算卡片对他们一一进行过关练习。课堂上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还远远不够,还必须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度,为了让学生天天随时、随地方便练习和自我检测,我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将20以内加减法算式、乘法口诀表制作成口算卡片(加减法是正面写算式,背面写答案;乘法口诀就是正面写口诀的前一半,背面写后一半),每次上课前利用卡片进行5分钟口算训练,看着卡片正面的算式直接说得数,或看着正面一半口诀,然后说出整句口诀。说完答案后再翻到背面看看是否回答正确,如果不正确,就把卡片拿出来,待练习完以后再读一读,结合算理再记一记,下次练习时先训练上次出错的这些题。口算卡片是学习哪部分内容,就做这部分内容的口算卡片,并且这段时间也练习这些卡片上的内容,等都学完以后,再把卡片集中在一起综合训练,每次练习前都打乱一下顺序。学生都练习得比较熟练时,再安排口算小组长利用卡片进行过关测试。课外也可利用卡片进行练习,特别是周末还可由家长利用卡片对孩子进行测试练习。根据学生的过关综合情况,评出班级口算大王,口算明星,口算能手,及时进行奖励,也进一步激励学生加强这样的练习。
卡片的利用,方便了练习,解放了学生写的时间,每天花更少时间,练习的内容却更多了。解放学生的同时也解放了老师。老师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,让他们也能体验成就感。
总而言之,我认为计算教学要完全忠实数学课程标准,通过形式多样,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,让学生在形象化理解算理的基础上,牢牢掌握计算方法,并且认认真真的进行恰当有效的训练,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一定会得到发展。
(此文获德阳市教科院数学论文评比二等奖)
作者单位: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618000